2021年1月27日,媒体报道自1月以来,全球新药获批上市、申请受理的消息不断传来。这其中就包括大批国产创新药、仿制药。根据数据显示,2021年1月9日-1月22日期间,12个新药(21个受理号)的上市申请有审评审批状态更新。其中,齐鲁制药的奥氮平口溶膜、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、绿叶制药的注射用利培酮缓释微球获批生产。
同一时期,还有13个新药(23个受理号)上市申请获得CDE承办。其中7个品种(11个受理号)为进口新药,6个品种(12个受理号)为国产新药。从药物类型看,化学药有8个,治疗用生物制品有15个。除此之外,有41个新药(涉及55个受理号)也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。其中,26个品种(34个受理号)为国产新药,1类新药有20个;15个品种(21个受理号)为进口新药。从药品类型看,化学药有24个、治疗用生物制品有17个。
实际上,以上新药获批只是近年来国内医药产业创新成果显现的缩影。在两票制、药品集采、新药审批提速等一系列政策利好的影响下,国内创新药产业已经开始迎来大爆发。据数据显示,2009年至2018年十年期间,一类上市新药达到20个。而到了2018年间,已有150余个国产一类新药申报临床。
业内认为,在目前医药行业创新大势下,未来十年必将成为创新药的爆发期,创新药将迎来无限的结构性机会。而受此影响,选择具备差异化或价格优势的药物进行创新研发,对药企来说将变得至关重要,同时也将成为其主要的研发趋势。